在榕城区,有一个被书香浸润、用阅读编织情感纽带的幸福家庭:客厅、书房甚至卧室都立着书架,书籍触手可及;每天睡前的一小时,常常是全家人沉浸于阅读的静谧时光。这就是市书香家庭关巧家庭。身为幼儿园园长的关巧,不仅在自己的“小家”营造书香氛围,更将阅读的种子播撒到幼儿园和社区中。
书香传家,让孩子爱上阅读
关巧是中国足球彩票礼韵幼儿园园长,也是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其丈夫陈炳佳经营着一家公司,夫妻二人有一个共同的信念:读书是家庭最好的投资。多年来,他们以身作则,坚持每日阅读,家中藏书超过2000册,订阅报刊39种。“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想让孩子爱上阅读,自己要先拿起书本。”关巧这样说道。
从女儿星伶咿呀学语开始,关巧夫妇就注重通过亲子共读培养她的阅读兴趣。他们全家常一起朗读《唐诗三百首》,探讨《昆虫记》里的自然奥秘,共同欣赏中国历代传统绘画。晚饭后的一小时,常常是全家人安静阅读的“黄金时间”,彼此陪伴却又沉浸在各自的书香世界里。关巧夫妇相信,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,而是感染。家中随处可见的书籍和父母手不释卷的身影,成为孩子最直观的榜样。
关巧认为,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,更是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纽带。多年来,夫妻俩以身作则,培养女儿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,让书香浸润家庭的每一个角落,形成了“爱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”的良好家风。
潜移默化,孩子逐渐学会了思考
关巧认为,读书的目的是更好地指导生活。夫妻俩学习《中国家庭教育发展史》,将书中的教育理念融入育儿实践,以学到的教育方式优化自己的教育。女儿则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读懂了书中的故事,理解了书中的道理,学会了思考,把从书中感受到的包容与爱传递给同学,成为班里的阅读小榜样。
关巧向记者讲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,在女儿刚上小学时,有一天突然问关巧:“妈妈,我们为什么要每天读书?”关巧没有直接讲大道理,而是用了一个孩子能懂的比喻:“读书就像吃饭一样。我们每天吃三顿饭,是为了让身体长大、有力气;而阅读是每天给大脑和精神补充能量,让我们变得更聪明、更明事理。”
有一次在公园,女儿看到小朋友在玩跷跷板,突然说:“妈妈,我知道为什么有人会掉下来——不努力的人就会一直往下掉,而努力成长的人就像坐在另一端,总有一天会升起来。”这样充满哲思的比喻,让关巧深感欣慰。她明白,那是孩子从书中读到的平衡、努力与成长的隐喻,已悄然内化为她理解世界的方式。
家园共育,搭建通往未来的桥梁
作为幼儿园园长,关巧将家庭阅读理念延伸至职业领域。她深知,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和校园共同努力。为此,她在幼儿园开展了系统的阅读推广工作:定期组织教师阅读分享会,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和教育理念;举办超过200节的父母课堂,帮助家长掌握亲子共读的方法;开展数十期读书会,构建家园共育的阅读生态。
“阅读不应该是一座孤岛,当我们把家庭、幼儿园和社区连接起来,就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完整的书香世界。”关巧在工作中常常这样说,也这样做,这不仅让更多家庭受益,也使礼韵幼儿园成为区域内推广阅读教育的代表。
2012年,关巧被评为北京红缨金牌园长;2019年被评为榕城区优秀园长。2021年,她发起“礼韵·书香家庭”公益项目,策划“亲子共读经典”“汉字里的家风”等特色活动360多场,将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;她独创“家园共育生态圈”模式,主张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,融合现代教育技术,培育兼具文化自信与创新思维的未来公民。
关巧家庭的故事,让我们看到阅读如何成为一种家庭文化、一种成长方式、一种精神传承。关巧家庭用行动证明:真正的教育,就藏在日常的、温暖的共读时光里。正如关巧所说:“我们也许不能给孩子留下万贯家财,但可以给她一个充满书香的童年——那将是她一生最好的行李。”
在这个信息纷扰、节奏飞快的时代,关巧一家享受着阅读的宁静与深度,用书籍搭建起通往未来的桥梁。他们的家庭,不仅是“书香家庭”的优秀代表,更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温暖的启示。